1.育儿知识3至6岁
一提到分享,我们的解释通常就是:“宝宝,你的玩具要和小朋友一起玩。”“好吃的要分给小朋友一起吃。”听到妈妈这么说,宝宝就在心里说:“哼,妈妈一点都不喜欢我!我就不给他,我还要打他咬他呢。”这哪里是分享,分明是剥夺嘛!分享教育究竟怎样走入了误区?又该如何让分享教育富有成效呢?
宝宝心理解析
2~3岁的宝宝常常显得比较“自私”,他们不喜欢跟别人分享。其实,对这个年龄段的宝宝来说,他们的这种行为是很正常的。到了2岁左右,宝宝开始懂得拥有的概念,并变得以自我为中心。在他心目中,只要他喜欢的东西,就都是他自己的,更何况那些本来就属于他的东西呢。因此,他容不得别人侵犯,只要他的利益受到一丁点威胁,他就会迅速行动起来,维护自己的利益。“我的”“不”成了这个阶段的宝宝经常挂在嘴边的两个词。当然,每个宝宝都不太一样,有的宝宝在这方面可能就显得比较大度,但大多数宝宝都是占有欲极强的小霸王。因为他们还没有准备好分享,只能在父母的监督下与别的小朋友玩一些平行的或者平等交换的游戏。
分享教育4大错误方式
1.强迫宝宝分享
假定你在办公室上班,老板突然过来抢过你的笔记本电脑,并将它交给另外一个同事,你会对老板感激涕零,并且心甘情愿与你的同事分享吗?同样的道理,强迫小宝宝与小伙伴分享,对他来说也是一种伤害。
2.强求大的让着小的
大多数妈妈都会告诫哥哥姐姐将手里的物品让给弟弟妹妹,其实这是不公平的,没法让宝宝从这样的分享方式里获得分享的快乐,更学不到分享的技巧。
3.强迫宝宝轮流玩
强迫宝宝轮流玩是最常见的分享教育策略之一,但是,在别的宝宝刚刚把玩具拿到手的时候,宝宝就急于将玩具夺回来。3岁以下的宝宝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时间的概念,因此轮流玩仍然不是有效解决宝宝之间争端的好方法。
4.抢走宝宝手里的玩具
当小宝宝之间因为玩具而起争端的时候,千万不要抢走一个宝宝的玩具交给另一个大声哭闹的宝宝。这无异于在向宝宝传达错误的观念,那就是只要哭闹就可以达到目的、只要动手去抢就可以解决问题。
看了之后感觉自己到做错了。
2.谁知道3
3-6岁是儿童的大脑、神经、肌肉迅速发展并接近成熟的时期;是词汇量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是语言应对能力初始发展的时期;是认知能力、逻辑能力、自我意识开始发展的时期。在这些发展周期的综合作用下,造成了这一阶段儿童语言潜力巨大,因此3-6岁是一生中语言能力发展最快的阶段。
语言是的宝宝与成人世界交流表达的一种工具。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地位是任何课堂、老师无法取代的。因此,经常鼓励孩子语言表达学习到的内容,同时在生活中不断丰富孩子的词汇。例如,您带孩子到公园里玩,出发前可以告诉孩子:“春暖花开了,我们公园玩。”到了公园,可以指着草坪/鲜花/湖水说:“绿油油的小草和五颜六色的鲜花,真漂亮”“看,湖里的冰融化了,波光粼粼的”……在具体的事物面前,孩子很容易就能理解“春暖花开”“绿油油”“五颜六色”“波光粼粼”等词汇。
丰富词汇,是培养孩子口才的重要途径。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
3~6岁是人一生掌握词汇最迅速的时期,抓住了这个关键期丰富孩子的词汇,孩子的语文就会充实而生动。在孩子刚学说话时起就抓紧日常生活中的每个时机随地进行词汇教育。上动物园、参观博物馆,教他学会形容各种动物、人物、事物。这样实地观察、直观形象使孩子能发准词音,记住词义,正确运用。
3.3至6岁教师育儿知识有哪些内容
大全不了,以下仅仅是书单 1.《教师如何作质的研究》 2.《向孩子学习》 3.《认识如何学习的》 4.《明日之学校》 5.《爱弥儿》 6.《孩子们,你们好》 7.《儿童心理辅导》 8.《奇妙的心灵--儿童认知研究的新发现》 9.《学生行为管理--教师应用指南》 10.《教育科学与儿童心里学》 11.《不跪着教书》 12.《学习,别听学校的》 13.《小学生心理辅导札记》 14.《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 15.《拯救男孩》 16.《儿童心力测验--更好地理解孩子》 17.《儿童绘画心力学》 18.《15分钟改变孩子》 19.《还孩子幸福童年-揠苗助长的危机》 20.《体验孩子:宋庆龄幼儿园区域活动案例》 21.《儿童游戏--在游戏中成长》 22.《好入门不可不知的育儿心理学》 23.《学习在快乐--走向对话》 24.《走向方案教学--幼儿园方案教学探索及案例》 25.《幼儿学习档案--真实记录幼儿学习的历程》 26.《爱心育人》 27.《给青年教师的15 封信》 28.《新手老师上路--幼儿教师入门必读》 29.《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 30.《中小学去研究教育--教育行动研究的尝试》 31.《爱心与教育》 32.《窗边的小豆豆》 33.《国际教育新理念》 34.《反思教育习惯》 35.《聚焦幼儿园教育教学:反思与评价》 36.《教师20项修炼》 37.《给幼儿教师的一把钥匙》 38.《师生沟通艺术》 39.《小小探索家--幼儿教育中的项目课程教学》 40.《写给你--亲爱的老师》 41.《捕捉儿童敏感期》 42.《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43.《爱和自由》。
4.学龄前3
儿童的潜能开发,可让孩子锻炼手指促进智力发展。
孩子到了3岁左右,随着思维和动作的发展,产生“自己动手”的愿望,这个时候父母就可以利用一些简单的工具来锻炼孩子的手指灵巧程度,开发孩子的智力。下面的一些小游戏或者简单的劳动在家庭中就可以办到,父母不妨让孩子锻炼撕纸,:拿五颜六色的纸,让孩子自由地撕成条、块,并可以根据撕出的形状想像地称为面条、饼干、头发等等。
如果家里有缝纫机,妈妈可以在比较硬的纸张上用缝纫机踏出针孔组成的各色图形,让孩子撕下来玩。折手帕、纸巾.手帕、纸巾都是柔软的,可以随便折成各种图形,教给孩子怎样折出角、边,折成纸船、纸鹤、花朵、扇子等等。
穿珠子、纽扣,让孩子用线、塑料绳把各种色彩、形状的珠子、纽扣穿起来。随着孩子动作的熟练和精细化,珠子和纽扣的洞眼可以逐渐变小,绳子逐渐变细、变软。
夹弹子、糖球,让孩子用筷子把碗里的玻璃珠或者糖球一颗颗夹到其他的容器里,锻炼一段时间后可以换成颗粒更小的圆形豆子。比划动作:在唱歌、跳舞、学儿歌的同时,可以教孩子用小手比划各种动作,把内容表演出来。
手工制作和生活自理随着年龄的增长,可以结合日常生活,让孩子自己系鞋带、拿筷子吃饭等。总之手指的运动可以刺激大脑的广大区域,而通过大脑的思维和眼睛的观察又可以不断纠正改善手指的动作精细化程度,眼、手、脑的配合协调能够极大地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所以家长务必要给孩子多动手的机会。
转载请注明出处好妈妈网 » 育儿3-6岁小知识二维码